怀揣一颗公益心 闽商黄建贺打造生态农业踏上扶贫路

怀揣一颗公益心 闽商黄建贺打造生态农业踏上扶贫路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8-19

7月的清晨,天刚微微亮,重庆市武隆区赵家乡香房村,黄建贺和村民正在地里忙着除草,时不时操着一口普通话与当地村民交流种植经验。

image.png

说起黄建贺,香房村大多村民都认识这个来自福建的“老板”。2019年,黄建贺和他的团队来到香房村,打起了这片土地“主意”,还承诺村民,只要村民愿意种植养殖,不仅为他们提供种植技术指导,还为其销售农产品。

共享农田、收益 理想不敌“骨感”现实

起初,黄建贺开始搞生态农业是在武隆区火炉镇岩峰村,召集了80多户村民“共享”农田,让村民自家耕地拿出来,建一个面积200余亩的生态种植基地,并在基地内种植了香瓜、白萝卜等蔬菜水果。而这些蔬果,全部使用沼化过的农家肥或桔梗烧过后的草木灰,其余则依靠灭虫灯、红糖水瓶等手段防治害虫,完全不用化肥。黄建贺和他的公司负责将这些生态蔬果销售出去。

image.png

“这样做虽然作物的产量不高,但保证了农作物的品质。”据岩峰村村主任刘小林介绍,200亩种植基地只是让大家看看效果,如果成效显著的话,将会把这个生态种植基地扩到1500亩。

“国家不是在倡导产业扶贫吗?”黄建贺说,“我就在想,能不能顺着这个思路,找到一个办法,让山区的人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这样很多山区的孩子就可以避免生而贫困的命运。”

然而这个想法未能变成现实,在生态基地模式开展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因为部分农民没有上交那么多量的蔬果,黄建贺的设想宣告“破产”。

总结经验重振旗鼓继续一头扎进农村 

今年3月,黄建贺和团队总结失败经验,转战赵家乡香房村,继续开辟“生态农业”的新天地。

“我们重新调整了农民加入的方式,将采用入股的方法,使交付后的土地成为‘公家地’,使进来的每位农民都是股东。同时充分调动农民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意识到生产力对土地创收和生态基地良好经营的重要意义。”黄建贺说道。

image.png

目前,黄建贺在香房村种植香菜、苦瓜、四季豆等作物。据他介绍,以平均一年两季的收成,力争达到一亩几千甚至一万的营收。黄建贺和他的团队还传授农民怎么提高作物产量、如何分配田地种植以求亩产效益最大化等知识。

让农民们愿意加入的原因不仅是科学化的运作模式,更是收成后每个人可以实实在在分到的利益。除了前期会付给农民部分的蔬果“预定金”,生产的全过程黄建贺也会实时把控,确认是百分之百的有机作物。农民只用负责作物的栽培和种植,销售渠道和产量提升会有专人团队进行负责。

“生态村只是我做生态农业公益的部分构想,”黄建贺表示,他的整个理念是“生态村,爱心村,一村帮一村”,即以构建生态农业为基础的覆盖全村的爱心公益基金帮扶模式,通过每个村逐步建立的生态农业产业链来完善后续更多惠及村民的福利,并以“村村互帮”的形式达到“乡村振兴”。

输血不如造血用行动落实乡村振兴

说到最初做公益的想法,源于一次同学聚会。那时,黄建贺一位同学突发重病,所有同学为其捐款,善款虽不能完全支付全部医疗费用,却及时稳定他的病情。

这件事也激发了黄建贺内心那颗公益心。“公益人人可做,只要有心,便能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黄建贺的公益之路也由此开启,从2012开始加入重庆市扶贫开发协会,拿出12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到如今,利用发展产业带动农户增收。

用黄建贺的话来说,“输血不如造血,只有真正让农户们自力更生,实现自我价值,才算是真正帮助到他们。”

说到今后的公益规划,他希望在香房村成立一个公益基金,农民可以选择将每年收入的一部分存入到乡村基金中,作为集体帮扶的爱心基金,用于解决村民因遭遇意外或疾病导致生活困难等问题。“有点像养老保险,但它的意义在于增强整个村的凝聚力,使之意识到这个村是一个集体,大家应该互帮互助。”

“如果一个‘爱心村’运作成功,那么这种模式就可以复制下去,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农村地区实行,从而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为村民乃至村子强大其‘造血’能力。”黄建贺一字一句说道。

“想农民所想、领农民致富”,这句话说着简单,真正做到却很难。从黄建贺身上可以看到一份为农民“办实事”的热忱,一份做“公益”的诚心,从城市到乡村,从救助大学生到真正和农民打成一片,一年四季风餐露宿,只为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自我的价值。

文/秦川 罗歆瑜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怀揣一颗公益心 闽商黄建贺打造生态农业踏上扶贫路

2019-08-19 13:36:57 来源: 0 条评论

7月的清晨,天刚微微亮,重庆市武隆区赵家乡香房村,黄建贺和村民正在地里忙着除草,时不时操着一口普通话与当地村民交流种植经验。

image.png

说起黄建贺,香房村大多村民都认识这个来自福建的“老板”。2019年,黄建贺和他的团队来到香房村,打起了这片土地“主意”,还承诺村民,只要村民愿意种植养殖,不仅为他们提供种植技术指导,还为其销售农产品。

共享农田、收益 理想不敌“骨感”现实

起初,黄建贺开始搞生态农业是在武隆区火炉镇岩峰村,召集了80多户村民“共享”农田,让村民自家耕地拿出来,建一个面积200余亩的生态种植基地,并在基地内种植了香瓜、白萝卜等蔬菜水果。而这些蔬果,全部使用沼化过的农家肥或桔梗烧过后的草木灰,其余则依靠灭虫灯、红糖水瓶等手段防治害虫,完全不用化肥。黄建贺和他的公司负责将这些生态蔬果销售出去。

image.png

“这样做虽然作物的产量不高,但保证了农作物的品质。”据岩峰村村主任刘小林介绍,200亩种植基地只是让大家看看效果,如果成效显著的话,将会把这个生态种植基地扩到1500亩。

“国家不是在倡导产业扶贫吗?”黄建贺说,“我就在想,能不能顺着这个思路,找到一个办法,让山区的人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这样很多山区的孩子就可以避免生而贫困的命运。”

然而这个想法未能变成现实,在生态基地模式开展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因为部分农民没有上交那么多量的蔬果,黄建贺的设想宣告“破产”。

总结经验重振旗鼓继续一头扎进农村 

今年3月,黄建贺和团队总结失败经验,转战赵家乡香房村,继续开辟“生态农业”的新天地。

“我们重新调整了农民加入的方式,将采用入股的方法,使交付后的土地成为‘公家地’,使进来的每位农民都是股东。同时充分调动农民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意识到生产力对土地创收和生态基地良好经营的重要意义。”黄建贺说道。

image.png

目前,黄建贺在香房村种植香菜、苦瓜、四季豆等作物。据他介绍,以平均一年两季的收成,力争达到一亩几千甚至一万的营收。黄建贺和他的团队还传授农民怎么提高作物产量、如何分配田地种植以求亩产效益最大化等知识。

让农民们愿意加入的原因不仅是科学化的运作模式,更是收成后每个人可以实实在在分到的利益。除了前期会付给农民部分的蔬果“预定金”,生产的全过程黄建贺也会实时把控,确认是百分之百的有机作物。农民只用负责作物的栽培和种植,销售渠道和产量提升会有专人团队进行负责。

“生态村只是我做生态农业公益的部分构想,”黄建贺表示,他的整个理念是“生态村,爱心村,一村帮一村”,即以构建生态农业为基础的覆盖全村的爱心公益基金帮扶模式,通过每个村逐步建立的生态农业产业链来完善后续更多惠及村民的福利,并以“村村互帮”的形式达到“乡村振兴”。

输血不如造血用行动落实乡村振兴

说到最初做公益的想法,源于一次同学聚会。那时,黄建贺一位同学突发重病,所有同学为其捐款,善款虽不能完全支付全部医疗费用,却及时稳定他的病情。

这件事也激发了黄建贺内心那颗公益心。“公益人人可做,只要有心,便能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黄建贺的公益之路也由此开启,从2012开始加入重庆市扶贫开发协会,拿出12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到如今,利用发展产业带动农户增收。

用黄建贺的话来说,“输血不如造血,只有真正让农户们自力更生,实现自我价值,才算是真正帮助到他们。”

说到今后的公益规划,他希望在香房村成立一个公益基金,农民可以选择将每年收入的一部分存入到乡村基金中,作为集体帮扶的爱心基金,用于解决村民因遭遇意外或疾病导致生活困难等问题。“有点像养老保险,但它的意义在于增强整个村的凝聚力,使之意识到这个村是一个集体,大家应该互帮互助。”

“如果一个‘爱心村’运作成功,那么这种模式就可以复制下去,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农村地区实行,从而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为村民乃至村子强大其‘造血’能力。”黄建贺一字一句说道。

“想农民所想、领农民致富”,这句话说着简单,真正做到却很难。从黄建贺身上可以看到一份为农民“办实事”的热忱,一份做“公益”的诚心,从城市到乡村,从救助大学生到真正和农民打成一片,一年四季风餐露宿,只为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自我的价值。

文/秦川 罗歆瑜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